基金产品

FUND PRODUCTS

固收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拥抱多元资产,迎接新挑战
2025-01-27 12:00    来源:

2024年,固收市场在宏观经济变动与政策宽松的交织影响下,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与格局重塑。

2025年,固收市场将在政策、经济、机构行为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继续演绎新的发展态势。

 

2024年回顾

利率债市场全年震荡走牛,主要受益于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和实体融资需求的偏弱,市场供需失衡推动“资产荒”现象不断深化。期间债市虽受监管对长债进行风险提示以及稳增长政策加码等影响出现三次明显调整,但收益率整体保持下行趋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行至1.69%

信用债市场则呈现出先强后弱的走势。上半年,在资产荒的推动下,机构追逐流动性溢价,带动超长信用债行情,利差压缩至历史低点。然而,8月至10月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信用债利差从底部反弹,市场累计出现三轮集中调整,低评级、长久期品种的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城投债市场整体呈现存量缩减、高票息个券难觅的特点,债务置换对其进行了“去芜存菁”,发行端增量受限,新发行规模同比下滑,提前兑付和到期兑付加快,净融资规模大幅缩减。中央深入推进债务化解工作,化债力度持续加大;稳地产政策组合拳持续出台,下半年刺激力度尤为明显,相关政策显影响了行业信用资质的变化。

 

2025年展望

财政政策将成为债市的核心变量,重点可能落在化债、补充银行资本、稳地产以及扩内需等方面。新一轮信用扩张或正在孕育之中,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可提升银行经营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和预期的回升向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将是债市的关键影响因素,扩内需政策的出台力度或对债市走势产生更大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望逐步化解,相关政策也将逐步落实到位。

在化债及经济向新动能转换的过渡期,央行维持货币政策宽松的概率较高。利率走廊可能进一步收窄,降准降息仍然可期。降息的同时需要强化政策利率的传导以稳定银行净息差,同时也需要关注汇率压力的变化。

市场波动将成为2025年债市的常态。各类扰动因素增多,包括农商行、保险等配置盘及理财、债基等交易性力量的变化,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等,都可能使债市波动性显著提升。

在投资策略方面,拥抱多元资产和增强交易能力将成为主流趋势。债市的赚钱效应虽仍存在,但投资挑战将显著增大。多元资产配置将成为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利率债投资者需进一步提升交易能力。强化与信用债相关的产业研究至关重要,信用债的理财价值将逐步凸显,投资机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在哪里

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股、债市场均有投资机会,但上半年股票投资机会可能显著优于债券。债券市场整体仍在牛市格局中,但震荡幅度可能加大;影响因素包括货币政策宽松的节奏、宽信用财政政策的推出节奏、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进度、人民币汇率压力等。

在具体品种方面,短端利率在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有望保持平稳下行态势,中长端利率尽管波动加大但具有较好的区间波段交易机会。“固收+”产品值得期待,主动管理的“固收+”产品有望为投资人带来良好的获利体验,可转债在2025年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纯债基金仍可作为资产配置的“底仓”之选,现金管理类工具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会发生变更,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所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本公司所有。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尚未完成风险等级测评的投资者,请尽快完成测评,因各家销售机构和管理人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会有差异,测评结果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Copyright © 2018 同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35314号
本网站已支持IPv6